轉眼已到2022年5月,新冠疫情反復持續近三年。有專家說,我們的生活再也回不到疫情爆發之前了。
新冠疫情改變了世界格局、經濟走向、各類產業的布局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似乎沒有任何事物可以身處這場大變局之外。這場變局就像是荷官手中劇烈晃動的骰盅,在盅蓋尚未打開之前,幾乎沒人可以預測終將開出幾點。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場終將載入史冊的變局。
伴隨著劇烈的晃動,建陶行業這枚“骰子”經歷了不止六個面的變化,而是翻天覆地。
2020年
是“回光返照”嗎?
時間倒退至2020年1月上旬,大部分陶瓷廠按照往年的慣例在年前停窯檢修,廠里的工人們陸續放假,回到心心念念的老家,張羅著即將到來的春節。這個時候尚未有人意識到,這一年的春節假期會別樣長。
2020年1月中旬,吹哨人的哨聲未能引起重視,武漢疫情全面爆發,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一位業內朋友在回憶起這段時光的時候告訴筆者:“那個時候我還在意大利出差,意大利客戶說,這回你們麻煩了。我當時很堅定地回擊,我相信我們的國家,也相信我們的政府,一定能在短時間內控制疫情。”
他猜到了開頭卻未猜到結局。中國的確在短的時間內控制了疫情,但這次意大利之行卻成為筆者這位朋友近三年來后一次國際差旅。
2月初,疫情帶來的恐懼籠罩全國,這個春節注定非同尋常。休假在家的陶瓷人沒有了往年的輕松愉快,每天盯著手機上不斷攀升的確診數據惴惴不安。更令人不安的是,停工停產的通知陸續公布,未來的方向變得撲朔迷離。
2月6日,陶瓷資訊、廚衛資訊、陶衛網管理層開了一個內部的視頻會議,商討疫情期間的應對策略及工作安排。得益于這次內部的視頻會議,我們想到了以線上視頻連線的方式做行業性的線上論壇。
2月7日下午,僅用了不到24小時的時間,我們便舉辦了以“集思廣益,直面危機”為主題的首屆線上廚衛行業高峰論壇。彼時,箭牌家居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謝岳榮、恒潔衛浴集團董事長謝偉藩、惠達集團總裁王彥慶、東鵬控股董事長何新明出席,陶瓷資訊、廚衛資訊創始人喻鎮榮主持了這次的論壇。
那場別開生面的線上論壇不僅堅定了行業的信心,打消了行業的恐懼,為疫情后復工復產的工作布置指明了方向,更是引發了行業一股“線上論壇熱”。那個時期,盡管疫情的發展撲朔迷離,但是大家信心十足。
后來,在那段不到半個月的居家隔離期間,我們又連續舉辦了十一場線上論壇。雖然隔離在家,但是倒也過得充實。(相關鏈接:速看|2021陶瓷圈新聞大事記)
3月份,陶瓷行業陸續復工復產,4月8日零時武漢全面解封。
行業一掃疫情時期的陰霾,熱火朝天干了起來。
這一年,行業的資本并購正式吹響了進攻的號角(不完全統計,國內建陶行業并購、入股事件共9起),也正是這一年,東鵬控股正式登陸國內A股市場。
巖板事業的發展在這一年更是如火如荼。據統計,2020年全國共有55家企業公開新增大/巖板線計劃,共涉及逾120條生產線。
得益于巖板事業的發展,陶瓷上游設備供應商、原料供應商迅速收復疫情中丟掉的失地,轉而賺得盆滿缽滿。
陶瓷資訊、廚衛資訊、陶衛網組織了一場橫跨巖板產業鏈的千人論壇。這場千人論壇在2022年的當下看來卻成為了奢侈品,不知道未來還要多長時間才能再次組織如此規模盛大的行業論壇。
這一年,行業上市公司的股價及業績屢創新高,欣欣向榮的背后誰也料想不到不過一年時間將變天。
2020年年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樊瑞新在《2020年我國陶瓷行業發展情況》中指出,“2020年1-10月,全國建筑陶瓷企業1094家,比2019年的1160家,減少66家;虧損企業數量178家,比上年增加3家…2020年大約有70多家企業處于完全停產狀態......2017年-2020年間,185家企業消失,有381條生產線報廢。”
但是,這一項數據在瘋狂增長的巖板生產線面前顯得有點微不足道,并未引起重視。
2021年
冰火兩重天
陶瓷行業的2021年是冰火兩重天的,上半年是“火”,下半年為“冰”。
2021年上半年陶瓷行業持續了2020年的火熱,40+大板/巖板生產線計劃投產、點火;四家行業頭部企業公布了IPO規劃、各類資本并購、陶企投資的新聞層出不窮……
從具體數據來看,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會長繆斌在年中報告中指出,2021上半年全國陶瓷磚產量近53億平米,同比增長16.6%,全國規模以上衛生陶瓷企業產量為1.23億件,同比增長36.6%。
另一則海關數據也指出,2021年1-6月,我國陶瓷磚出口19.48億美元,相比2020年同期的16.33億美元,漲幅達19.26%;但相比2019年的20.85億美元,下滑了6.5%。按人民幣計算,上半年,我國陶瓷磚出口126.46億元,相較2020年同期的114.83億元,增長10.13% 。
上市陶企(含上游企業)上半年財報清一色預喜,凈利潤上漲幅度8.19%~939.44%不等。
然而,2021年的下半年陶瓷行業畫風陡變,行業迎來幾大暴擊傷害:反復的疫情、限電停產、*大的暴雷……
整個下半年,陶瓷行業的資本并購案僅3起,新增巖板生產線縮窄至12條。
不止一家企業反饋這樣一種景象:上半年基本以為今年任務可以完成了,到了下半年,尤其是8月份出差回來后,業務個個幾乎都是愁眉苦臉。
有一位老陶瓷人在聊天中感嘆:“我的職業生涯中,從未經歷過如此冷清的八月。”
從數據上來看,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會長繆斌指出,截止到十月底,全國陶瓷磚產量約73億平米,同比增長13%,與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前十個月,建陶企業銷售收入2861.74 億元,同比增長14.2%,與2019年相比增長13.6%。全國建陶企業銷售利潤161.79億元,同比增長3.42%,與2019年相比增長5.78%。建陶企業期末應收賬款凈額 282億元,同比增長24%,與2019年相比增長7.33%。
陶瓷出口數據也并不理想:2021年1-12月,我國陶瓷磚出口40.86億美元,相比2020年的41.11億美元,下跌0.61%;以人民幣計價,2021年1-12月,我國陶瓷磚出口264億元,相較2020年同期的285億元,下滑幅度達7.27%。
盡管看起來跌幅不大(0.61%),但是要知道,這組數據在上半年是大幅度增長的(19.26%),由此可見,2021年下半年的瓷磚出口環境。
上市陶企第三季度財報開始發生明顯變化,即便三季度財報各大上市陶企營收仍是保持增長的(幅度7.73%~122.05%),但是凈利潤卻普遍出現下滑。
2022年初,上市企業2021年財報出爐,上市陶企利潤漲幅持續縮窄,有企業的利潤甚至下滑90%左右。
2021年上市陶企半年報與年報的對比可以說是2021年陶瓷行業冰火兩重天真實的寫照。
即便面臨著這樣的情況,有兩家上游企業的成績尤為矚目,他們分別是科達制造與道氏技術。
其中,科達斬獲了增幅284.06%,10.06億元凈利潤的亮眼成績,道氏斬獲了5.617億的凈利,增幅更是劇增828.18%。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企業,尤其是道氏技術的增幅與新能源這個新版塊不無關聯。他們的成功也為2022年部分陶企轉產新能源埋下了種子。
2022年
還能不能“虎”?
2022年是虎年,有一個成語叫“虎頭蛇尾”,但就目前行業形勢來看,上半年甚至連“虎頭”都算不上。
今年開年,陶瓷企業投資新生產線以及技改項目仍舊保有了一個基本水平: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季度,國內外新增或者通過技改點火的窯爐至少達到29條,與此同時,一季度廣東、廣西、福建、江西等陶瓷產區備案的新建項目超過15個,總投資超過54億元;而上述陶瓷產區一季度備案的技改項目至少有39個,總投資超過13億元。
但是資本并購、生產線收購等方面,除大角鹿連續擴張進攻,上半年豪買三大生產基地外,其他企業在該方面的動向越發趨于保守,上半年產生的交易寥寥無幾。
筆者年初走訪企業的過程中,聽到這樣的論調:“未來陶瓷企業新建生產線的數量會急劇下滑,即便現有的陶瓷生產線閑置下來,也不一定會有企業愿意收購。”
另一方面,原材料及天然氣價格暴漲給企業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2022年剛開年,有部分陶企因居高不下的天然氣價格而延遲開窯點火。
一季度,恩平當地天然氣價格連續攀升,2月份多次上調,從3.75元/m3上調到高7.18元/m3。隨后氣價有所回落,但仍處于較高水平。佛山的天然氣價在一季度也是從快速上調,從2.35元/m3上升到了6.65元/m3。
大角鹿創始人南順芝以佛山為例算過這樣一筆賬:若以1條窯1個月用氣量100萬m3計,天然氣漲價后的生產成本就增加300萬元,6條窯那就是增加1800萬元。以一年生產10個月來計算,6條窯一年增加的成本就達到18000萬元。
全國多個產區天然氣的大漲和原材料上漲帶來的巨額成本讓企業喘不過氣來,在多地疫情影響下,行業雪上加霜。
在江西高安,有企業開始另辟蹊徑,向鋰電行業進軍。據目前統計數據來看,泛高安產區至少有4家陶瓷企業、12條生產線轉產鋰電,短短幾個月內一口氣吃下高安陶瓷總產能的7%。
無獨有偶,陶瓷資訊4月中旬拜訪一家窯爐企業,獲知該企業一季度已完成全年銷售任務。盡管追問之下該企業并未告知具體增長原因,但可能與江西泛高安產區窯爐轉產鋰電的事件不無關聯。
這家窯爐公司一季度完成全年銷售任務的成績令人吃驚,而科達一季度的凈利潤與2021年全年凈利潤持平表現更是優秀。
據科達一季度財報顯示,其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0.06億元,同比增長284.60%,扣非凈利潤9.52億元,同比增長9405.34%。
但是,這也難以掩飾行業的降溫,上市陶企披露的財報總體并不樂觀。
據上市企業公布的2022年季度財報顯示,除天安新材外,東鵬控股、蒙娜麗莎、帝歐家居、海鷗住工、悅心健康、四通股份、惠達衛浴歸母凈利潤均為負。
上市陶企迎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滑鐵盧。參照這個數據,其他陶瓷企業的一季度狀況恐怕亦不會樂觀。
疫情三年來的總結與思考
作為行業中的一員,行業媒體自然希望我們行業越來越好,只有行業發展欣欣向榮,行業媒體才有可能伴隨這個生態持續發展。
目下,我們要做的是總結經驗教訓,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存活下來,等待復蘇的時期再重新崛起。
這次的沖擊從長遠發展來看不一定是壞事,至少這個沖擊把行業從持續增長的慣性中拉了出來,大家開始漸漸理解與接受:
1、沒有永遠增長的行業,也沒有永遠可以增長的企業,我們應當敬畏商業發展的規律;
2、甲方再強大、訂單再誘人,也不可違背商業的底線做交易;
3、歇一歇、停一停也不一定是壞事,好過竭盡全力卻跑錯了方向。
后,即便2022年這個虎年的開局連“虎頭”都算不上,但是卻不妨礙我們對下半年是個“龍尾”有所期待。畢竟不論境況怎樣困難,信心是不可以失去的。
因此,文章的結尾,筆者引用這段稻盛和夫的理念與行業共勉:不管遭遇怎樣艱苦的狀況,也絕對不能對自己的人生和企業的將來持悲觀的態度。雖然現在面對艱難困苦,但是要持有“今后的人生一定是一片光明!”“自己的公司一定會成長發展!”這樣積極的思維方式。
(文章來源: 陶瓷資訊 侵刪)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
了解更多品牌信息
招商加盟,輕松積累財富
河北·石家莊·長安 181****8208 成功獲取了預算
北京·北京·東城 136****4600 成功獲取了預算
北京·北京·東城 139****8431 成功獲取了預算
北京·北京·東城 166****5858 成功獲取了預算
北京·北京·東城 139****5388 成功獲取了預算
北京·北京·東城 138****0110 成功獲取了預算
江蘇·常州·天寧 186****1606 成功獲取了預算
江蘇·常州·天寧 158****0492 成功獲取了預算
廣東·汕尾·陸豐 131****8857 成功獲取了預算
山東·棗莊·滕州 186****2867 成功獲取了預算
陜西·西安·雁塔 132****1769 成功獲取了預算
江蘇·淮安·清江浦 180****3856 成功獲取了預算
江蘇·淮安·清江浦 180****3816 成功獲取了預算
新疆·喀什·疏勒 155****0158 成功獲取了預算
山東·德州·寧津 135****7966 成功獲取了預算
江蘇·無錫·江陰 159****2470 成功獲取了預算
貴州·遵義·余慶 181****0119 成功獲取了預算
云南·大理·賓川 183****1389 成功獲取了預算
遼寧·大連·甘井子 159****8295 成功獲取了預算
貴州·畢節·大方 152****5547 成功獲取了預算
山西·朔州·朔城 139****8491 成功獲取了預算
北京·北京·東城 134****6599 成功獲取了預算
甘肅·蘭州·城關 151****5290 成功獲取了預算
湖北·武漢·江岸 150****3416 成功獲取了預算
安徽·亳州·譙城 189****7818 成功獲取了預算
山東·聊城·東昌府 159****5199 成功獲取了預算
貴州·遵義·紅花崗 153****8288 成功獲取了預算
山東·煙臺·芝罘 130****0082 成功獲取了預算
福建·福州·鼓樓 182****7977 成功獲取了預算
安徽·亳州·譙城 173****2527 成功獲取了預算
設計升級,色彩煥新,HAY家居推出應季新品
廣西百色現代林業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
櫥柜板塊大謀局?索菲亞櫥柜、“城市合伙人”、豪擲3.43億擬購司米剩余股份,意在何為?
超百萬套配置精裝市場!智能門鎖配套率將再攀新高峰
油價大漲,板材行業成本將增加
2021年歐洲涂料企業25強榜單揭曉:疫情導致17家公司銷售收入下滑
敏華、顧家、慕思、左右等紛紛建廠擴產,為什么?影響幾何?
重磅:因俄烏戰爭,英國家具價格已漲價17%!
浪鯨衛浴林學舟:品牌年輕化、產品定制化、生產智能化
為什么定制家居行業不斷有各種新概念?誰在不斷造“概念”
2021年度制造業單打冠軍企業:東鵬、順成、強輝、恒力泰、中揚、中鵬……
騰訊云與歐瑞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強強聯手布局智能家居領域
顧家7億元員工持股計劃落地!
【微家居早報】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神秘大咖超值驚喜盡在9月20日金牌全國直播招商會
兔寶寶:裝飾材料為主、成品家居為輔,龍頭領跑雙輪驅動
三棵樹防水七類產品榮獲“中國綠色產品認證”
從多品類到整家定制、整裝:這次轉型將持續數年!
這屆年輕人,花錢體驗“高質量睡眠”
開年第一戰|2023今頂【突圍增長】區域營銷大會(銷售2部--總部站)盛大召開